广陵散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广陵散是古琴之绝唱吗)
广陵散背后的故事与传奇
你是否还记得,在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随着一曲典雅高古的琴声,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在鸟巢中央缓缓展开。这曲琴声名为《广陵散》。它是如何而来,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广陵散》是中国古琴曲中的一首大型作品,历史悠久,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璀璨明珠。其名字中的“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则代表操、引乐曲的意思。此曲在秦、汉时期就已萌芽,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广陵散》因两个典故而更为人们所知。其一便是“聂政刺韩”。这一故事源于《史记》,描述了韩国大臣严遂与韩相侠累之间的矛盾。聂政因感激严仲子的厚礼,为知己者死,勇敢地刺杀了侠累。他用自毁面容的方式,避免了连累严仲子。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被后人记录下来,成为了《广陵散》的第一个典故。
而后六百多年,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聂政杀的是韩王,为父报仇。他鼓琴绝艺,用琴声传达心中的愤懑与情感。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并成为了《广陵散》的曲情之一。虽然史书的记载与这个版本有所不同,但《广陵散》主要表现的内容如取韩、亡身等并未因此改变。
第二个典故则是嵇康临刑演奏《广陵散》。三国曹魏时期的名士嵇康,因追求自由与真实的人生境界而触怒了当权者。在被处死刑前,他演奏了最后一曲《广陵散》,让世人记住了这首古琴曲的伟大与悲壮。
《广陵散》不仅是一首古琴曲,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激昂、慷慨、悲壮的旋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曲子流传至今,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背后的故事与传奇更是让人感叹不已,无论是聂政的英勇无畏,还是嵇康的悲壮情怀,都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广陵散》不仅是一首充满战斗气氛的古琴曲,更是一段承载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故事与传奇。它让我们领略到了东方情韵的优雅,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首曲子背后,我们看到了无数英勇无畏、为理想赴死的英雄形象,也看到了人们对自由、真实的追求与向往。这种精神与情怀正是《广陵散》得以流传千年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