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烧烤店内喝酒过量死亡
一、同饮者的责任深探
在当今社交场合,饮酒常常成为拉近人际关系的媒介。当饮酒过度引发悲剧时,同饮者往往会被卷入法律纠纷。将重点同饮者的责任认定。
1. 劝酒行为与安全保障义务
在社交场合,有些人会出于各种原因强行劝酒或明知对方已醉酒仍继续劝酒。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负责任,而且可能导致同饮者承担侵权责任。比如上海某案例中,伏晓群因多次被劝饮白酒后酒精中毒死亡,法院认定王伟等3名同饮者因参与劝酒并未妥善照看,被判赔偿40万元。在新疆的某案例中,同饮者因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回家,被认定为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而承担法律责任。
2. 未履行护送及照料义务的危害
对于醉酒后失去行为能力的同伴,同饮者应当承担起特殊的照顾义务,如将其安全护送回家或交予亲属照料。在马鞍山的一则案例中,管某等人将醉酒女子抬至酒店后未全程看护,导致其因呕吐物窒息死亡。法院判决6名同饮者按照责任比例进行了赔偿。
二、烧烤店的责任边界
除了同饮者,提供酒水服务的商家,如烧烤店,也需承担一定的责任。
1. 安全保障义务的履行
烧烤店等商家在提供酒水服务时,需对消费者履行基本的安全保障义务,如登记身份、观察顾客异常状态等。在马鞍山的案例中,酒店因未登记醉酒者的身份且未阻止他人将其带入房间,被判承担10%的赔偿责任。若商家存在提供过量酒水或未及时救助等过错行为,也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责任限度的司法认定
烧烤店的责任通常限于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情形。在上海的某案例中,虽然商家的员工未直接参与饮酒,但因未及时干预顾客的异常状态,被法院认定需承担部分责任。
三、死者自身责任比例
饮酒者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对自身过量饮酒导致的后果承担主要责任。例如在新疆的案例中,法院认定徐某放任自身饮酒致死,负主要责任。在马鞍山的案例中,死者自身血液酒精浓度高达578mg/100ml,自身的过错比例最大。
四、典型案例对比
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的对比:
上海伏晓群案:同饮者赔偿40万元,烧烤店担部分责任。判决依据为劝酒行为、未妥善照看以及商家未干预异常状态。
新疆徐某案:同饮者按过错比例赔偿,死者负主责。判决依据为未履行护送义务以及死者放任饮酒。
铜陵事件:官方初步认定系饮酒过量致死,案件仍在处理中。目前尚无明确的劝酒证据,同饮者的责任待定。
五、风险提示
在此,我们提醒广大饮酒者、同饮者以及商家注意以下几点:
饮酒者需控制饮酒量,避免混饮高浓度酒类。
同饮者应禁止劝酒行为,对醉酒者需全程照护至交予亲属。
商家应登记醉酒者信息,并及时联系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