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回应网友大数据杀熟质疑
关于携程“大数据杀熟”的
携程,这家知名的在线旅游服务平台,近期因涉嫌“大数据杀熟”行为备受关注。结合其公开回应、市场动态以及相关信息,我们深入了解并分析如下:
一、携程的官方立场与行动
携程坚决否认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其价格差异源于用户是否领取优惠券或参与促销活动。官方进一步强调,他们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行为,并承诺会通过优化算法规则、推进算法公开等方式,积极响应监管,避免如“信息茧房”“操纵榜单”等问题。在2025年1月的算法合规指导会上,携程表示将强化AI技术应用的透明度,并致力于“算法向上向善”的核心目标。新任首席产品官陈刚负责牵头AI相关战略,希望通过技术升级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二、用户的疑虑与市场反馈
尽管携程官方多次否认,但用户对此仍然存在疑虑。在2025年的“315”调查中,不少用户反映他们在使用携程服务时遭遇“被大数据杀熟”。他们指出,同一订单多次查询后价格显著上涨。这些投诉在社交平台(如小红书、黑猫投诉)上持续发酵,部分用户还提到携程存在“隐形诱导”“高额改签”等行为,相关投诉量已近11万条。市场方面,尽管携程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创新高,但资本对其费用扩张导致的利润率下滑表示担忧。一些投资机构如摩根大通下调了携程的目标价,并对其AI投入的长期效益持保留意见。
三、监管环境的变化及其行业影响
政策方面,随着算法治理的加强,市场监管总局在2025年明确要求各大平台提高算法透明度,严禁“大数据杀熟”。上海等地的网信办也开展了专项指导,包括携程在内的20余家企业被要求优化其算法规则。2021年绍兴法院对携程“价格歧视”案的判决为其敲响了警钟,也为后续监管和用户维权提供了参考。
四、前景展望
面对用户质疑和监管压力,携程虽多次否认“杀熟”,但仍需在算法透明度、价格一致性等方面做出整改。未来,如何在AI高投入与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携程面临的核心挑战。这个挑战不仅关乎携程的声誉和利润,也关乎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我们期待携程能够真正做到算法向上向善,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