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拜金主义不可取

平安健康 2025-04-27 00:06平安健康www.baidianfengw.cn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出台规定,明确金银箔粉不得用于食品生产经营。在网购和外卖平台上,仍能发现不少售卖“食用金箔”、“食用银粉”的店铺,更有消费者热衷于购买“镀金食品”,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

这种舌尖上的拜“金”主义现象引人深思。尽管过去人们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现在的“食金”现象却更为赤裸裸。食品安全是首要之务,对于“镀金食品”,人们最关心的是其安全性。据专家介绍,金银箔粉并不会被人体吸收,而是原样排出,并无营养价值。若混有杂质,还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风险。

针对这一现象,多部门制定了《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规定》,明确金银箔粉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原料。相关生产、经营、进口商需履行社会责任,不得生产、售卖含金银箔粉的食品,也不得通过网络等渠道宣传、销售。

现实中,一些餐馆也会推出“金箔菜”,即在普通菜品上添加“金箔”。一些顾客出于好奇或虚荣心理,容易被商家宣传误导,将“金箔菜”视为身份和档次的象征。这不仅助长了商家的研发动力,还促使他们不断在食品中创新使用金银箔粉。

“镀金食品”背后的文化心理尤其是消费心理值得关注。虽然适当的高端、个性化消费无可厚非,但餐饮业的奢靡之风值得警惕。商家不顾安全风险在食品中使用金银箔粉的行为必须制止。针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并新的监管手段。也要从文化心理入手,消除对“食金”的迷信与误解,让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一个人的身价和档次无需通过“食金”来体现。

舌尖上的拜“金”主义不可取,这股不正之风应该得到遏制。我们需要理性消费,认清食品安全的真正含义,不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也期待相关部门出台更明确的政策与法律规则,为食品行业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发展环境。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