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枝案庭审对抗激烈或持续多日
劳荣枝案的二审庭审因案件的复杂性和控辩双方激烈的争议而备受瞩目。从2022年8月18日至20日,庭审持续了整整三日,最终宣布择期宣判。这场庭审的争议焦点和进展如下:
一、程序性争议
劳荣枝及其辩护团队对江西法院的管辖权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由于同案法子英案件已在安徽合肥判决,江西法院不应拥有管辖权。这一异议被法庭当庭驳回。辩护人还对一审法院的合议庭组成程序提出了质疑,控辩双方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举证和质证。劳荣枝在二审中更换了辩护律师,由法援律师变更为包括中国政法大学吴丹红教授在内的律师团队。
二、实体争议焦点
劳荣枝承认参与了绑架等犯罪活动,但否认合人,她声称自己是在法子英的胁迫下行动,并未直接实施行为。检方则指控劳荣枝与法子英共同策划了多起案件,具有明确的独立犯罪意识,主观恶性极深。庭审中的关键证据争议主要集中在合肥案的字条和证据链的完整性上。被害人殷某所写字条上的笔迹鉴定成为证明劳荣枝主观恶性的核心证据。辩护人对鉴定结论提出了质疑,并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
三、庭审对抗激烈表现
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对抗。首日上午主要围绕管辖权异议等程序性问题进行质证,后续则围绕故意罪的证据充分性、量刑依据等进行了多轮辩论。质证进程相对缓慢。在最后的陈述中,劳荣枝向被害人家属道歉,但坚称“罪不至死”。辩护方主张发回重审或改判,而检方则要求维持死刑判决。
四、社会关注与后续影响
这起案件因涉及7条人命、长达20年的逃亡等情节而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二审的结果将对刑事司法中的“胁迫犯罪”、“证据链认定”等问题的裁量标准产生影响。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结果尚未宣布。社会各界都在密切关注这一案件的进展,期待法院能够公正、公平地做出判决。这起案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司法公正和司法程序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劳荣枝案二审庭审的激烈争议和案件的复杂性充分展示了司法实践中面临的挑战。我们期待法院能够公正、公平地做出判决,为这一案件画上句号,同时也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