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触电安全知识内容
一、触电事故的规律及其特点
触电事故与季节、设备类型、操作方式等多因素相关,呈现出独特的规律。
1. 触电事故与季节息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触电事故在二、三季度频发,6至9月份尤为突出。这是因为夏秋两季雨水较多,空气潮湿,地面导电性增强,使得电流更容易形成回路。这个季节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性能降低,陈旧或维修不当的设备和线路危险性增大。人们穿戴较少,防护用品和绝缘护具可能佩戴不全,且农忙季节农村用电量增大,接触电的机会增多。
2. 低压设备触电事故较为常见。统计显示,低压触电事故远多于高压触电事故。这是因为低压设备数量远多于高压设备,与之接触的人也相对较多,但相对缺乏电气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在专业电工中,情况相反,高压触电事故较多。
3. 单相触电事故频发。无论是高压还是低压触电事故,大多属于单相触电。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或线路绝缘不良,导致漏电。在低压系统中,人们接触的单相设备较多,容易引发触电事故。
4. 携带式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发。这类设备在运行中往往紧握在手中,接触电阻小,一旦触电难以摆脱电源。而且这类设备需要经常移动,工作条件差,设备和电源线故障率高。携带式和移动式设备的接线容易出错,特别是单相设备的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容易接错。
5. 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发。统计显示,许多触电事故发生在各种连接部位,如接线端子、缠接接头等。这些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差,接触电阻大,绝缘强度低,容易发生事故。
6. 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是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统计数据显示,超过85%的事故是由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这主要是因为安全教育不足、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措施不完善以及操作者素质不高等原因。
不同行业、不同人员、不同地域的触电事故也有其特点。冶金、矿业、建筑、机械等行业触电事故较多,农村触电事故多于城市。中青年工人、非专业电工、合同工和临时工触电事故较多。
二、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触电事故的发生与人们的电气安全知识、电气安装规范、设备故障及维修管理等因素有关。
1. 缺乏电气安全知识或常识是导致触电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高压线下放风筝、掏鸟巢等,或在低压环境中误碰破损的电线等。
2. 电气安装不符合规范也是触电事故的诱因之一。如导线高度离建筑物和树木距离太近,电力线与广播线同杆架设距离太近等。
3. 设备故障或有缺陷且维修管理不善也会引发触电事故。如导线断线未及时处理、设备外壳未接地或接地不完善等。
4. 违反操作规程或安全规定也是触电事故的重要原因。例如,带负荷操作隔离开关或跌落式熔断器、在高压线路下施工或修剪树木时误碰高压线、带电修理电动工具或搬动用电设备等。
触电事故的发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应当提高电气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以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分析与防范策略
一、事故背景及原因概述
在电力作业过程中,触电事故频发,其中原因多种多样。部分工作人员对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认知不清,未能认真履行工作票制度和安全监护制度,存在侥幸心理,导致对检修设备和人身的放电事故。在安装、检修、试验作业中,安全措施不够完善,如未设临时遮栏或绝缘挡板、未使用绝缘套等,导致工作时的监护不到位或脱离监护人,进而发生触电事件。
二、触电事故的详细分类与特点
触电事故按伤害构成方式可分为和电伤两大类。
1.
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组织造成的伤害,是最危险的触电伤害,超过85%的触电死亡事故由造成。其主要特征包括:伤害人体内部,在人体外表看似无显著痕迹,但致命电流较小。产生的形式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跨步电压、感应电压、雷电以及残余电荷和静电等。
2. 电伤
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造成的伤害。在触电伤亡事故中,纯电伤性质的及带有电伤性质的约占75%(其中电烧伤约占40%)。尽管造成的死亡事故较多,但电伤在实际工作中的预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电伤主要包括电烧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等。其中,电烧伤又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后者在高压环境下尤为严重。
三、触电事故的防范策略
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明确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熟悉工作票制度和安全监护制度。
2. 完善安全措施:在安装、检修、试验作业中,确保完善的安全措施,如设立临时遮栏、绝缘挡板、使用绝缘套等。
3. 强化现场监管:确保工作时监护到位,避免工作人员脱离监护人,杜绝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
4. 提高设备安全性:对于电气设备,运行、检修、试验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误碰带电设备或线路导体。
5. 严格执行停电制度:确保停电彻底,避免电压互感器一次回路的工作被二次回路反串电,以及在环网线路中因组织措施失误导致某一方仍能向检修设备送电。
触电事故是电力作业中的重大安全隐患,对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电力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完善安全措施,强化现场监管,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以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对于和电伤两类触电伤害,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机械性损伤和电光眼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常见的伤害类型。机械性损伤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和骨折。而电光眼则是由于电流中的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表现为角膜炎或结膜炎。
是触电事故的主要方式,包括直接接触触电、间接接触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直接接触触电中,单相触电是最常见的,当人体直接接触带电设备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在低压电网中,单相触电尤其危险,因为流过人体的电流可能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两相触电则更为危险,因为人体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时,会构成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电压等于线电压。
间接接触触电则发生在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使电气设备本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件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在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配电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碰壳短路是一种危险的故障,如果该设备没有采取接地保护,一旦人体接触外壳,就有可能发生间接触电事故。
跨步电压触电也是一种间接触电形式。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会在地面形成电位分布,人在其中行走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在特定情况下,如防雷装置遭受雷击或高大设施、树木遭受时,也可能导致跨步电压触电。跨步电压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人遭遇跨步电压的后果可能截然不同。跨步电压触电时,电流通过人的下身与大地形成回路,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
五、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当电流通过人体时,它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多方面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生物学效应。电流会刺激人体的神经细胞,引发强烈的反应,甚至破坏重要器官的工作。电流还会破坏人体细胞的正常工作,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导致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电流对心脏的影响最为显著,可能会引发心室纤维性颤动,甚至导致心跳停止。
电流通过人体时还会产生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热效应会导致血管、神经、心脏、大脑等器官因热量增加而功能障碍。化学效应则会影响蛋白质代谢、细胞通透性等,明显影响人体功能和反应。机械效应则可能导致机体各种组织的严重破坏。
当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包括麻感、针刺感、压迫感、痉挛、疼痛等。其中,心室颤动是电流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当电流作用于心肌时,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导致血液实际终止循环,大脑和全身迅速缺氧。电流还可能引起呼吸障碍和电休克等现象。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呢?主要包括电流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途径、电流种类、电流频率、电压高低和个体特征等。其中,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是最主要的因素。
电流大小对人体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有直接影响。感知电流和摆脱电流是电流大小中的重要概念。室颤电流则是短时间作用的最小致命电流。电流持续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电流持续时间越长,能量累积越大,室颤电流越小。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加强对电流安全的认识,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范电流的危害。对于可能接触电流的工作场所,应该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保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对于电流对人体的影响与防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
电流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呈现出紧密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流与心脏波动周期的特定相位重合的可能性增大,进而引发室颤的风险增加。不仅如此,电流的持续作用还会因人体发热、出汗以及电流对人体的分解作用导致人体电阻降低,从而加大通过人体的电流,对组织造成更大的伤害。
关于电流的途径,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人体在电流的作用下,不存在绝对安全的途径。电流通过不同的途径可能引发各种严重的身体反应。例如,电流通过心脏可能引发心室颤动甚至心脏停跳;通过中枢神经及相关部位可能导致中枢神经严重失调;通过头部可能严重损伤大脑;通过脊髓则可能导致瘫痪。尤其当电流流过心脏且路径短、电流大时,人体遭受的危险性最大。
电流的种类、电压高低、电流频率以及人体阻抗等因素也都对人体的反应和伤害构成影响。直流电流在流动期间人体通常无法感知,但在接通和断开时会有感知阈值。交流电流在基准电流通路下,大于一定数值就会进入感知区。冲击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包括感知阈值、疼痛阈值和室颤阈值。当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触电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电流频率对人体的影响也有显著区别,其中50~60Hz的电流对人体危害最大。
为了有效防止直接接触触电,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防护措施。首先是绝缘,使用绝缘材料将带电体隔离,这是实现电气隔离、确保设备长期安全正常运行的关键措施。绝缘材料如胶木、塑料、橡胶等,在电气设备、装置及电气工程中应用广泛。但需要注意的是,绝缘体承受的电压超过一定数值时可能会发生穿现象。
屏护也是重要的安全技术措施。采用遮栏、围栏、护罩、外壳等阻挡物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屏护不仅能防止触电,还能防止电弧伤人和弧光短路,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对于配电线路的带电部分,如果加包绝缘有困难或绝缘强度不够,可以采用屏护措施。安装在室外地面上的变压器以及车间或公共场所的变配电装置,也需要设置遮拦或栅栏作为屏护。
屏护装置的种类与应用
在保障电气安全的众多措施中,屏护装置尤为重要。它们可以被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我们看到永久性屏护装置,它们如配电装置的遮栏和开关的罩盖等,是长期固定的安全设施,为工作人员提供持续的保护。临时性屏护装置则是在特定检修或设备维护工作中使用的临时屏护设备,它们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临时的安全保障。移动屏护装置如跟随天车移动的天车滑线的屏护装置等,为移动设备的操作员提供必要的保护。
在使用屏护装置时,我们必须注意一些关键事项。屏护装置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被屏护的带电部分应有明显的标志,标明规定的符号或涂上规定的颜色。遮栏、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明确的警示标志,如“止步,高压危险!”等。更重要的是,当人体接近带电体时,被屏护的带电体应能自动断电,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安全间距的重要性。这包括带电部分至各种遮栏间的距离、人员工作中与带电设备的距离以及设备不停电的安全距离等。我们也要了解安全电压的概念。安全电压是防止触电事故的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等级系列。它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标称电压不超过交流50V、直流120V,并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
漏电保护器在触电事故中也是一种重要的附加保护。它是一种能在电路中漏电电流达到或超过给定值时自动切断电路的组合电器。虽然它主要是作为直接触电防护的附加补充保护,但我们不能忽视它的作用。
在触电急救方面,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点。迅速脱离电源、就地进行抢救是关键的八字原则。在抢救过程中,我们要确保方法准确,不能放弃救治。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事项,如施救者不得采用金属和潮湿的物品作为救护工具等。
关于触电者急救的知识
当我们遭遇触电事故时,首先要确保触电者脱离电源的危险。如果触电者接触的是低压带电设备,施救者应迅速行动,切断电源是关键。用绝缘工具如绝缘钳子或干燥的木柄工具切断电源线,或者戴上绝缘手套或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导线挑开。若触电者紧握导线,可铺设干燥的木板将其与地面隔离。
若是接触高压带电设备,施救者必须迅速断开高压开关。使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如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协助触电者脱离电源。在整个过程中,施救者要注意保持与带电区域的安全距离。
无论是高压还是低压线路上的触电,施救人员在解救触电者时都要特别注意防止高处坠落和其他触电线路的危险。可以使用干燥的绳子将触电者安全放到地面或平台上。
如果触电者接触到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线,施救者在未确认线路已断电并采取安全措施前,不可接近断线落地点。但施救者可双脚并拢蹦跳着接近触电者,以防跨步电压触电。
接下来是对触电者的现场救护。我们要判断其意识、呼吸和心跳情况。如果触电者失去意识,应让他们平躺并确保气道通畅。用不超过5秒的时间呼唤他们的名字或轻拍肩膀,但不要摇动头部。然后检查呼吸和心跳,这个过程也应在10秒内完成。检查方法包括观察胸部和腹部的起伏动作,倾听呼吸声和心跳声,用手指测试口鼻处的呼吸气流,以及轻按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根据伤势的不同,我们需要进行不同的现场救护处理。如果伤势不重,可让触电者平躺于通风干燥处观察;如果伤势较重但仍有呼吸和心跳,应解开衣物并注意保温;如果失去知觉且呼吸或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在整个过程中,不要停止抢救,即使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要持续进行。
在抢救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要随时判定触电者的症状变化,并在必要时调整抢救方法。在移动或转院时,应确保触电者平躺并尽量减少中断抢救的时间。应创造条件为脑部降温,争取全面复苏。在伤情好转后,仍需保持严密监护,不能麻痹大意。
还有一些额外的注意事项。注射“强心针”应特别慎重,以免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急救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准确,同时关注伤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掌握这些触电急救的知识和技巧非常重要,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我们身边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安全护航。针对昏迷、失去知觉或处于“假死”状态的触电者,我们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助。在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配合针灸疗法将更加有效。
强刺激的人中、百会、涌泉等穴位,能够唤醒昏迷的触电者。用粗针进行穴位“点刺出血”,也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辅助疗法。这种方法能够刺激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有助于恢复触电者的生命体征。
对于因电伤和摔跌造成的局部外伤,现场救护同样至关重要。对于这类伤口,我们必须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止细菌感染和摔跌导致的骨折刺伤周围组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减轻触电者的痛苦,还能为及时转送医院赢得宝贵的时间。
在紧急救援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地实施救援措施。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员来说,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正确地实施救援,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触电者的生命安全。
我们也要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用电安全,遵守用电规范,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安全用电不仅关乎我们的生命安全,也关乎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让我们共同努力,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保驾护航。在遭遇紧急情况时,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生命呐喊,为生命争取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