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玉米大面积倒伏
一、倒伏成因分析
在广袤的农田中,玉米倒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极端气象灾害的威胁
台风是玉米倒伏的主要诱因。当狂风肆虐,暴雨倾盆,玉米植株难以抵挡大自然的威力。如2020年的台风“美莎克”致使吉林的玉米成片倒伏,植株贴地如平铺的棉被,造成无法挽回的减产。同样的,2012年的台风“布拉万”也在玉米灌浆期引发了大面积倒伏。
强风暴雨及连续多雨天气,不仅削弱了茎秆的韧性,还增加了病害的风险。湿度过高容易导致玉米植株受到病菌的侵袭,进一步降低了其抗倒性。
2. 种植管理的问题
在种植过程中,一些管理问题也加剧了玉米倒伏的风险。
密度过高是一个突出问题。部分区域为了追求短期高产,将种植密度超过了7.5万株/公顷。这样的高密度导致植株徒长,根系发育不良,整体抗倒能力自然下降。
施肥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过多的氮肥和不足的磷钾肥,使得茎秆韧性变差,头重脚轻,容易在风雨中倒伏。
3. 品种抗性的不足
部分玉米品种自身存在株高、穗位偏高的问题,其茎秆强度和根系的发达程度不足以抵御极端天气的影响。在面对大风大雨的侵袭时,这些品种更容易出现倒伏。
二、应对策略
面对玉米倒伏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 灾后抢收
在灾害发生后,及时扶起倒伏的玉米,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霉变和鼠害的发生。改装农机具,如加装辅助搅龙,提升倒伏玉米的收割效率。2020年吉林省投入超1.5万台改装农机进行抢收,尽量降低损失。
2. 预防策略
预防总比补救更为重要。选择抗倒伏的品种是首要任务,优选矮杆、穗位低、根系发达的品种,从根本上提高玉米的抗倒性。
在种植管理上,要合理密植和施肥,控制密度不超过6万株/公顷,增施钾肥和有机肥,增强茎秆的韧性。加强玉米螟、根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控,减少茎秆损伤。
三、典型案例回顾
近年来,玉米倒伏的问题多次发生。如2020年台风“美莎克”导致的吉林玉米大规模倒伏,农民通过人工扶正和农机改装,成功降低了损失。而在2016年,密植推广初期因密度失控加剧了倒伏风险,引发了关于种植模式的深刻反思。
吉林玉米倒伏是气象灾害与种植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降低玉米倒伏的风险,我们需要从品种改良、科学管理和灾后应急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应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玉米的稳健生长,保障粮食安全。
健康养生
- 春节白癜风怎么护理 白癜风患者如何过元旦
- 宝宝上半身白癜风 宝宝上半身白癜风怎么治疗
- 青少年白癜风心理治疗
- 抚州治白癜风的医院哪个 白癜风皮肤病怎么治
- 白癜风患者乐观自信白癜风患者性格
- 临沂中医院白癜风怎么样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 白癜风先进的治疗方法
- 白癜风表皮移植的优缺点有哪些 廊坊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 皮肤外伤会引起白癜风
- 郑州西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如何正确识别白癜风
- 石家庄白癜风诊所推荐
- 如何发现自己得了白癜风
- 白癜风抗体治疗白癜风
- 白桦树治疗白癜风 白桦树美容功效与作用
- 补充维生素B对白癜风治疗有帮助吗 青岛专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 抚州哪个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出现哪些症状说明白癜风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