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天文吐槽视觉中国
随着时代的发展,视觉中国作为一家知名的图片版权代理机构,却因其涉及的一系列版权争议事件而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就在不久前,摄影师戴建峰在微博上控诉视觉中国以其拍摄的照片侵权为由索赔巨额费用。而事件的背后,更是揭示了视觉中国在版权管理方面的诸多争议。
身为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的官方,他们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视觉中国的不满。他们指出,视觉中国将美国航天局等官方发布的公版图片纳入自身版权库,甚至将这些公有领域的图片也视为自家版权。这种行为无异于将公共资源私有化,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早在之前,视觉中国就曾因黑洞照片的版权问题引发过轩然大波。那一次,它将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的黑洞照片标注为,却遭到了原发布机构的明确否认。如今,相似的争议再次上演,引发了公众对其商业模式的质疑。
对于视觉中国的回应,争议点依然明显。视觉中国声称涉事图片经过了一系列授权链条的传递,但摄影师的反驳声音却显得更为坚定。他们指出,某些图片的授权链条存在问题,甚至存在未经摄影师同意就擅自销售的情况。而视觉中国所依赖的技术比对机制,也被批评为过于简单粗暴。这种通过技术手段搜索互联网图片的方式,只要有相似度高的情况出现,就采取维权措施,容易误伤无辜。
事件发生后,公众对于视觉中国的批评之声不断。其中,“碰瓷式维权”的说法更是引人关注。公众质疑视觉中国是否真正以维权为目的,还是仅仅为了索赔而行维权之实。对于其涉及公版图片的版权主张,更是引发了法律和道德的双重争议。一些公众认为视觉中国的做法缺乏合法性,对其商业模式表示担忧。
截至目前为止,摄影师与视觉中国的纠纷仍未达成一致。而视觉中国则表示会继续沟通处理误解。中国国家天文等机构的公开吐槽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其商业模式的质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这场纠纷的妥善解决,更希望视觉中国能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做出改变,为公众提供更加公正、透明的服务。毕竟,版权保护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