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
灾害定性与责任认定
经过国务院调查组的深入调查,此次灾害被定性为一场由极端暴雨引发的多灾并发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这场灾害不仅造成了河南省的广泛破坏,更导致了398人的死伤失踪,其中郑州市的损失尤为惨重,占据了总损失人数的绝大部分。经济损失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数额,郑州市的损失占据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这样的损失,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关于人为责任问题,此次灾害凸显了郑州市及其相关区县、部门的风险意识薄弱。对于灾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这些失职渎职行为成为了加剧灾害影响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地铁、隧道等关键场所发生的伤亡事件,被认定为“本不应该发生”,背后的责任重大,相关党委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被明确界定。
调查时间线与发布信息
这场灾害的时间线清晰且刻骨铭心。从2021年7月17日至23日,短短的一周时间内,河南省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其中,7月20日郑州市的灾情达到了最为严重的程度。调查报告的发布也经历了严格的审查过程,最终在2022年1月21日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
灾情主要特点
这场灾害的特点极为鲜明。首先是极端降雨特征,郑州市的降雨量之大、影响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城市排水系统在强大的降雨量面前显得捉襟见肘,居民小区和公共设施遭受严重水淹。河流出现超历史水位险情,水库也面临不同程度的危机。更令人揪心的是,洪涝、山洪、滑坡等灾害的叠加影响,这些灾害的叠加不仅加剧了灾情的严重性,还威胁到了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
其他关键信息
除了具体的灾情信息,调查报告全文已经通过央视、新华社、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全面向社会公开。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次救灾工作高度重视,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导抢险和恢复重建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信息显示的年份为2025年,但这只是数据错误,实际内容并未超出2022年调查报告的范围。
此次灾害的严重性不容忽视,但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国家对于灾害的高度重视和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决维护。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在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方面做得更好,减少这样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