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当保健品卖老人骗子成亿万富翁
近年来,犯罪团伙利用老年人关注健康的需求,通过微信群、直播平台等新兴媒体手段实施诈骗,尤其是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活动愈发猖獗。他们精准锁定老年群体,利用获取渠道有限和对健康的关注,进行有针对性的诈骗行为。
一、诈骗手段分析
犯罪团伙通过微信群和直播平台组建私域流量池,明确要求参与者必须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冒充“院士”“临床医师”等头衔,伪造医学背景,通过直播讲授“养生课”,声称产品具有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神效。为了诱导老人持续购买,他们制定针对性话术,如“扣病”和“下危机”,夸大病情制造恐慌。
二、产品真相揭露与暴利链条
涉案产品实际上是食品加工厂生产的普通糖果或固体饮料。以“人参蛹虫草压片糖果”为例,其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并不含有宣传中的人参、鹿茸等昂贵成分。这些产品的出厂价每斤仅几元至20元不等,但在终端售价却高达上百元/盒,部分代理商的利润分成甚至达到50%。犯罪团伙通过全国代理商网络覆盖20余省份,开设600余家实体店,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销售体系。
三、受害规模与非法获利惊人
该犯罪团伙通过微信群管理超26万中老年人,单名受害者最高花费6万余元购买产品。部分老人由于轻信这些产品而延误了正规治疗,导致病情恶化。主犯尹某某、张某某在一年内非法获利均超1亿元。警方成功摧毁该团伙后,全案冻结涉案资金2亿余元、资产2000万元。
四、法律后果与警示
2022年7月,安徽淮南警方成功摧毁该团伙,抓获26名嫌疑人并查扣涉案产品。经鉴定,这些声称具有神奇疗效的“保健品”实际上没有任何治疗作用。此案揭示了银发经济中针对老年人的定向诈骗风险。
在此提醒广大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认准“蓝帽子”标志,警惕“特效药”“免费课程”等营销话术,避免轻信非正规渠道宣传。子女和社会也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帮助老年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好地辨别真伪,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行为,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