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辟谣蒙牛伊利等左右国家标准
一、权威辟谣,还原真相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近日针对网络热传的《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状》一文发出严正声明。声明中明确否认了该文所描述的企业影响国家标准制定、添加化学物质等不实之词,强调这些谣言严重损害了国家标准的权威性,并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经过证实,相关文章已被删除,而背后的传播者则面临要求公开道歉的境地。
在国家标准制定的问题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有着明确规定。据法规定,国家标准的制定权归属于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也就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或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乳制品行业的标准则由全国乳品标准化中心负责归口管理。企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仅扮演参与起草的角色,并没有最终的决定权。这一切都在法律的严格监管之下,不存在任何企业操控标准的现象。
二、揭开标准制定的面纱与解读争议
关于生乳标准的调整,背后有着深刻的行业背景。在2010年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中,蛋白质和菌落总数的指标调整,实际上是出于对国内牧业发展实际情况的考虑。当时的国内牧业规模化程度较低,冷链技术也尚未成熟,因此这样的调整旨在保护奶农的利益,并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这一决策并非某些企业操控的结果。
关于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争议,行业内确实有专家提出质疑。但事实上,法律并未禁止企业参与标准的起草工作。而且,这一过程仅仅是技术建议的提出,最终的决策权依然在于行政主管部门。企业无法单独左右标准的制定,必须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发布。
三、质量至上,回应消费者疑虑
官方已经对蒙牛、伊利等品牌的产品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并确认其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质量上乘。而对于消费者感知的牛奶口感变化,实际上可能与产品的配方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或消费者期望值的提升有关,并非产品质量的问题。
国家标准制定的流程始终遵循法律法规的框架,企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参与技术环节的建议,没有决策权。官方已经多次辟谣,澄清“企业操控标准”的谣言,并呼吁公众以权威信息为准,避免传播不实言论。消费者的信任是行业发展的基石,我们应该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