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生活常识 2025-05-25 20:13生活常识www.baidianfengw.cn

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的核心框架解读

在新时代的征途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如同指南针,引领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基于近年来各地的实践经验,其核心框架呈现出以下面貌:

一、规划总体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航标,聚焦“十四五”这一关键时期,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融合。我们雄心壮志,目标在2027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文明覆盖,如海南计划60%以上的行政村和75%以上的乡镇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标准。

二、核心任务方向:

思想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建立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常态化学习机制。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行动”,让党的创新理论与雷锋精神等特色文化交相辉映。

实践载体建设: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域覆盖,打造“中心吹哨、部门联动”的响应模式,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各类专项行动如静美风尚和海南的文明岛创建,都在聚焦文明素养的提升与城市形象的塑造。

机制创新:建立如望城区的“区委领衔制”等专项工作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绩效考核。推行“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靠民”的理念,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如重庆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三、实施支撑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组织保障、资源整合和技术赋能并驾齐驱。构建***联动体系,强化文明办的统筹协调职能;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如企业的参与和文明单位的创建;利用“智慧+”平台,推进数字化文明治理。

四、特色发展路径:地域文化赋能、问题导向攻坚和常态长效管理是三条鲜明的发展路径。各地正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优势,形成独特的发展格局。如海南聚焦问题解决,宣城传承道德文化,上海静安区强调常态长效管理。

五、量化指标体系示例:展示了不同地区的量化目标。这些指标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各地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从文明创建的覆盖率到群众参与度,都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和广泛。

通过这一框架,各地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实施方案,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从“达标创建”向“品质提升”转型。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共同迈向更高水平的文明社会。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