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旗舰物种保护成效显著
三江源国家公园,曾经濒危的藏羚羊种群数量已恢复至七万头以上,壮丽的雪豹数量更是高达一千二百余只。这里,生命的繁盛与自然的和谐共舞,见证了中国生态保护的决心与成效。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数量更是喜人增长。东北虎数量增至七十只左右,较试点初期增长超过百分之一百五十九;东北豹也增至八十只左右,增长百分之九十。而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长臂猿种群从四十年前的濒危状态恢复到了如今的七群四十二只,生命的繁衍在此见证了自然之力的强大。
大熊猫国家公园更是为保护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贡献巨大力量,保护七成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四川片区的大熊猫年遇见率提升至一百八十五只。这不仅是对大熊猫的保护,更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呵护。
二、生态系统功能日益完善
三江源国家公园成功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稳定向好。而在武夷山国家公园,雨神角蟾等十七个新物种的发现更是为生物多样性增添了新的篇章。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廊道修复面积近五十四平方公里,重点区域大熊猫数量增加五十只,展现了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东北虎豹栖息地的连通性提升,海南热带雨林生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正在持续优化。
三、民生与社区和谐共进
我们的国家公园体系不仅注重生态保护,更关注社区民生。全国累计聘用近五万社区居民为生态管护员,年均增收一万元至两万元,既保护了生态,又富了口袋。实施野生动物损害保险、生态搬迁、示范村屯建设等民生项目,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直接惠及八千一百余名管护员,实现了生态与民生的双赢。
四、国家公园体系科学构建
我国国家公园体系布局科学,规划设立的四十九个候选区总面积达一百一十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自主研发的国家公园感知系统实现重点区域实时监测,科技力量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强大支持。
五、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我国国家公园体系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发布的《百山祖》纪录片通过国际平台传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生态保护的成果。参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等国际活动,积极推动全球生态保护合作,中国的生态保护故事正在被世界聆听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