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获最新成果
本报讯(记者胡德荣)近日,一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在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其一期成果被刊登在《科学》杂志的显赫页面上。该项研究名为“泛亚SNP计划”,旨在通过基因技术深入挖掘亚洲人的遗传奥秘,特别是东亚人祖先的迁徙路线。
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该计划已经进行了近四年的艰苦研究。期间,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收集并分析了覆盖东亚、南亚及东南亚各区域的70多个亚洲代表人群的1700多例样本。科研人员通过对这些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基因分型,对DNA特定位置上的单个碱基序列进行了详细分析,即单碱基多态性(SNP)的测定。
令人振奋的是,这次研究发现亚洲人群的遗传结构与人群的语言结构存在令人惊奇的对应关系。阿尔泰、汉藏、苗瑶、侗傣、南亚、南岛等语系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遗传成分,这一发现甚至比遗传结构与地理分布的关系还要紧密,显示出虽然现代人群流动性极大,但文化语言的凝聚力依然强大。研究还发现,通常认为的人群都包含多个遗传组分,证明了亚洲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非常频繁。而东亚人群典型的南北分布以及遗传多样性从南到北的梯度递减,揭示了东亚人群的南方起源和史前北迁的历史。
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计算生物学所徐书华副研究员,负责了此次研究的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他们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亚洲人群的基本遗传结构特征和地理分布模式,而且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了亚洲人群的精细遗传结构,进一步阐明了亚洲人群遗传结构与地理分布及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突破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的全新认识,也为未来的医学研究、人种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