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慢阻肺 牢记三字诀
在第九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之际,北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联盟举办了一场研讨会。会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王辰教授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对于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和每一位患者来说,遵循“肯早诊治,能坚持”的三字诀至关重要,这有助于避免慢阻肺带来的死亡威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持续气流受限的慢性肺部疾病,其进程呈进行性发展。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8.2%,目前约有超过0万慢阻肺患者。更为严峻的是,每分钟就有2.5人因慢阻肺而死亡,每年因此丧生的人数更是超过百万。
王辰教授强调,吸烟是慢阻肺最大的危险因素。事实上,许多吸烟者所忽视的慢性“吸烟咳嗽”已经是慢阻肺的初期信号。对于防止慢阻肺的发生和减缓病情恶化至关重要。慢阻肺的早期诊断也极为关键。由于慢阻肺早期可能仅有轻微症状或无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蔡柏蔷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阻肺学组的副组长,指出肺功能检测是慢阻肺早期最有效的诊断手段。他建议长期吸烟、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以及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专家也呼吁更多的医疗机构将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的长期吸烟者,定期的检查尤为必要。
对于处于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孙永昌教授,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主任,强调患者必须坚持长期维持治疗,以避免病情急性加重。因为每一次急性加重都会导致患者肺功能迅速下降,加速病情恶化并增加死亡风险。据悉,坚持长期维持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急性加重的频率,还可以减轻患者长期治疗的负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对于个人而言,了解慢阻肺的相关知识、遵循专家的建议并定期进行体检是远离这一疾病威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