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激光雷达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一、国家行业标准概览
《CH/T 8024-2011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已经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发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规范全面涵盖了技术准备、飞行计划以及数据预处理的流程要求,对于基础测绘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地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与此《CH/T 3023-2019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作为对前者的配套,自2020年2月1日开始实施。该规程详细规定了点云质量、飞行质量等五大检验元素,同时给出了四级评定标准,为行业内的质量检验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地方标准实例
以《DB51/T 2695-2020 四川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为例,这是四川省首部针对地质灾害场景的专项标准。其中,特色的要求包括按比例尺分级设定点云密度,如在1:500的区域需要达到8-25点/的点云密度。航带接边的精度要求也极为严格,控制在0.05-0.25米之间。
三、技术实施要点详解
在实施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时,飞行规划和质量控制是两大核心要点。
飞行规划方面,需结合地形和植被覆盖度进行参数调整。如在高山地区,航高应不超过5米。同步获取的点云与影像的时间差应控制在30日之内,以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质量控制环节,需要检查包括点云密度达标率、航带拼接误差等在内的12项指标。其中,平面位置的精度要求尤为关键,在1:500的比例尺下,其误差应控制在≤0.15米。
对于具体操作指导,可进一步参考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采集流程或倾斜摄影测量设备配置方案。这些规程和方案能够帮助操作人员更加熟练地掌握技术,从而获取更为精确的数据。
在进行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时,既要遵循国家行业标准,也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确保每一次飞行都能达到最佳的数据获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