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再国际恐同日
国际不再恐同日:LGBTQ+群体的平等权利与全球行动呼唤
每年的5月17日,我们共同庆祝和纪念国际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简称IDAHOTB)。这一天并非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平等权利的持续呼吁。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国际日的核心意义、历史背景以及全球行动。
一、核心意义
这一天旨在反对针对LGBTQ+群体(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等)的恐惧、暴力和不公平对待。它呼唤我们共同消除歧视,尊重并接纳每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一天也强调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多样性,让我们铭记“爱是光谱而非单选题”的理念,倡导社会的多元与包容。
二、历史背景
国际不再恐同日的起源可追溯到2005年,由加拿大活动家Louis-George Tin发起,并得到了国际同性恋组织ILGA的支持。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1990年,当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做出了一个历史性决定,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这个纪念日的设立。
三、全球行动
每年的这一天,各种纪念活动在全球各地举行,包括心理咨询支持、纪念碑揭幕等。例如,在2025年,法国巴黎的受害者纪念碑的揭幕仪式,象征着对过去的纪念和对未来的希望。联合国人权高专也呼吁全球各地的人们共同抵抗歧视。
尽管部分国家已经实现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但全球范围内的恐同暴力仍然普遍存在。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通过法律改革和社会包容来保护性少数群体。社区团结是2025年的主题,强调我们需要团结一心,共同为LGBTQ+群体的平等权利发声。
让我们共同铭记这一天,不仅是为了纪念历史,更是为了呼吁全球的每一个人尊重并接纳每一个独特的个体。让我们携手共进,为LGBTQ+群体的平等权利而努力,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包容、和谐的社会。这一天,让我们向世界宣告:爱限,平等权利不容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