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参的一些误区 儿童不能吃人参
解读人参:走出滋补误区
人参,这一滋补中药,逐渐从贵族的专属走入寻常百姓家。尽管人参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人们对它的认识仍存在诸多误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认识上的迷雾。
误区一:喝人参炖鸡汤即为最佳滋补方式
人参的吃法多种多样,如泡水喝、嚼服、含服、水冲服、加水炖服、配伍中药炖服等。炖鸡汤并非唯一方式,也并非最佳。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胃酸过多、胆道疾病、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来说,饮用鸡蛋汤需谨慎。
误区二:吃人参易上火
这一观点偏颇。实际上,很多人吃完人参后上火,主要是因为过量食用。对于多年生园参和野山参,尤其需要注意。成人每天干野山参的用量不应超过0.3克,鲜参、干参、园参、野山参的用量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体弱多病者、老年人滋补需适量减少用量。
误区三:儿童和青年人无需食用人参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对于体质虚弱、发育问题的儿童和青年人,适量食用人参是有益的。在秋冬季节,南方地区的孩子常服用人参汤以抗湿抗寒,效果良好。对于小儿龟背、鸡胸等问题,古代中医认为服用人参可改善现状。
误区四:夏天不宜吃人参
夏天吃人参并非如人们所说会上火。关键在于掌握种类和数量。例如鲜参、生晒参等夏季均可食用,只要控制数量,不会引发上火。红参夏季的食用量应控制在3克以内。
误区五:中国人参不及高丽参和西洋参
这一观点并不准确。研究发现,中国人参的有效成分丰富多样,包括鲜参、白干参(生晒参)、红干参(红参)等,其成分多达56种。与高丽参和西洋参相比,其成分并不逊色。实际上,韩国专家研究指出,红参的某些指标含量甚至高于高丽参。在韩国,孩子出生后不久就会喂食人参蜜,效果良好且无副作用。
走出这些关于人参的认识误区至关重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数量食用人参,才能发挥其最佳的滋补效果。冬季正是进补的好时机,不妨选择人参作为食材来滋补身体。青年人吃人参为的是精力更旺盛,体力更充沛;老年人则更注重治病为辅、滋补为主。正确理解人参的功效与作用,才能使其为我们的健康发挥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