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幸福和房子绑在一起
房子的幸福学:何以为家?
是否拥有房子就是幸福的象征?这个问题似乎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背景下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回答。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审视,我们会发现,将幸福与房子紧密捆绑的观念,其实值得我们去深入。
家,这个充满温暖和幸福的词汇,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也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而房子,作为家的具象表达,承载了我们对家的无尽寄托、希望和向往。最近发布的《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状况调研报告》揭示了一个现象: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房子与幸福息息相关,其中更有三成的人坚信拥有房子是幸福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为何房子在我们心中的分量如此重要?它能否与幸福划上等号呢?
拥有房子的人不一定幸福,但缺乏房子的人却难以感受到幸福。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体验,这种体验与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息息相关。对很多人来说,连基本的居住需求都不能满足,何谈幸福?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春对《生命时报》记者阐述了中国人将房子与幸福关联的原因。自古以来,我们讲究安居乐业,“家”不仅是生存发展的基地,也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浓厚的家庭文化赋予了房子不同的定义。
房子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安全感。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人们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中心城市房价的连年上涨,更是让年轻人倍感压力。住房自然成为与人们幸福感高度相关的一个影响因素。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拥有一个自己的家,哪怕是简朴的,也是很多人的憧憬和梦想。
这种心理是可以被理解的。连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没有,何谈幸福?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种声音。如果将幸福的全部押在房子上,那么也许我们并未真正懂得幸福的含义。真正的幸福,或许应该是全家和谐欢乐,找到一个心爱的人共度一生,共同养育宝宝,携手打拼未来。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对房子的看法,认识到它虽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并非全部。真正的幸福,不应该被一套房子所束缚。让我们学会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