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苯氧胺原发性耐药机制被揭示

白癜风治疗 2025-05-28 12:47白癜风治疗www.baidianfengw.cn

本报讯(记者付东红,特约通讯员管九苹报道)

在深入乳腺癌治疗的新途径中,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乳腺中心的解云涛主任医师及其团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揭示了ER-α36受体过表达是导致三苯氧胺原发性耐药的关键因素。这一发现对于指导临床三苯氧胺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专家们发现,在雌激素受体α(ER-α66)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约有四成患者的ER-α36受体呈现阳性表达。这部分患者无法从三苯氧胺的治疗中获益。三苯氧胺作为一种重要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在ER-α66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有着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绝经前的患者群体中。临床上约有30%至40%的ER-α66阳性乳腺癌患者会对三苯氧胺产生原发性耐药,这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挑战。

解云涛介绍,ER-α36受体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种ER-α66变异体。与经典的ER-α66受体不同,ER-α36受体在结构上缺少AF-1和AF-2这两个转录激活结构域,但其DNA结合结构域以及部分二聚体化、雌激素结合结构域仍然得以保留。值得关注的是,ER-α36主要定位于乳腺癌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中,它介导的是膜定位的雌激素信号通路,这与ER-α66在细胞核内介导的雌激素信号通路有所不同。

这一新发现的受体为临床提供了更深入的机制理解,有助于解释部分乳腺癌患者为何会对三苯氧胺产生原发性耐药。专家表示,这一成果不仅为揭示三苯氧胺原发性耐药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未来的个体化治疗开辟了新的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找到更多针对这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从而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

该杂志同期配发的专家评论高度评价了这一发现,指出其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突破性意义,并期待其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的公布,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一线希望,也标志着我们在乳腺癌治疗的研究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Copyright@2015-2025 白癜风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