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 中秋节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迎接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
中秋节,这个凝聚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节日,如同一条红线贯穿历史的长河,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与今人的心灵紧密相连。
一、月华映照下的文化脉络
中秋节,始于周朝,盛于宋元,因时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它不仅是丰收的庆典,更是团圆的象征。在浩瀚的诗海中,无数文人墨客以月寄情,用诗词表达思乡之情和美好祝愿。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穿越千年,至今仍然熠熠生辉,触动人心。
二、习俗中的家国情怀
中秋节的习俗丰富多彩,每一种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感。赏月、祭月、品月饼、舞草龙、猜灯谜……这些传统仪式,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重视。月饼作为团圆的信物,见证了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团结。而中秋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更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一抹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三、铭记历史,传承使命
中秋节不仅是团圆的日子,更是铭记历史的时刻。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提醒我们,和平与团圆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心怀感恩,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团圆。我们也要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让传统在现代焕发光彩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守护传统的温度。与家人共赏明月、分享月饼,感受传统文化的诗意与厚重。通过诵读诗词、传承习俗,让中秋节不仅是假期的代名词,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愿我们珍惜此刻的团圆时光,铭记历史的教诲,以少年的担当书写家国新篇!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幸福!愿我们一起携手前行,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这个温馨而美好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祈愿:月圆人圆事事圆,家和国和天下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