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时间越长效果越差呢
平安健康 2025-04-17 13:19平安健康www.baidianfengw.cn
聆听教堂的钟声,马克吐温坐在长椅上,准备聆听牧师的演讲。起初,他的心灵被牧师的话语深深触动,慷慨激昂的情感使他产生了捐款的念头。时间像沙漏般流逝,十分钟过去了,牧师依旧在讲述着,他的耐心开始受到考验。马克吐温决定,或许只捐一些零钱便足够表达他的心意。
又是一个漫长的十分钟过去,牧师的话语仍旧连绵不断,如同潺潺流水。马克吐温的内心开始涌起一股反抗的情绪。他开始意识到,这种冗长的演讲方式可能会引发一种心理现象超限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耐心被消磨殆尽,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正当他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却因为愤怒未捐钱款,甚至还从盘子里偷走了两元钱。这种因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发的心理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在家庭教育领域,超限效应时常发生。想象一下,孩子因为不用心而考试失败,父母本希望以此作为教育孩子的契机。他们一次、两次、三次地重复批评,使原本愧疚的孩子从不安逐渐转变为不耐烦甚至反感。当父母的责备变得无休止时,“超限效应”便悄然滋生。孩子一旦受到批评,他们需要时间来平复情绪、恢复心理平衡。如果父母持续重复批评,孩子会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总是针对我?”这种重复批评只会让孩子的反抗情绪愈发高涨。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当把握好度。对孩子的错误进行一次恰当的批评后,应当适时停止。如果需要再次批评,那么家长应当尝试换一种角度、换一种表达方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孩子感到自己的错误被“揪住不放”,还可以减少孩子的厌烦和逆反心理。每一个家长都应记住:过度的批评和重复只会适得其反,适度的沉默和变化或许能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我的眼睛近视了差不多有两年了,眼镜换了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