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撤侨亲历者讲述回国之旅
一、危机前的预警与自我救赎
面对未知的危机,利比亚内战在无声无息中爆发。当班加西等地陷入混乱时,武装分子的暴力行为给中资企业营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们持枪冲击营地,不仅抢夺财物、破坏设施,甚至无情地用装载机推倒围墙。面对这样的危机,工人们没有退缩,他们以钢筋、铁锹等工具作为武器进行自卫,昼夜不停地轮流值班警戒。部分项目营地仍被洗劫一空,通讯中断导致与国内的联系断裂。在这样的环境下,工友们的生活如同在枪炮声中度过,夜间不敢入睡,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建、北京建工等企业迅速启动应急计划。他们优先转移病号及女性员工至安全区域,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公司的负责人冒着风险徒步前往各个项目部,安抚员工的情绪。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负责任的态度向员工强调:“生命第一,财产第二。”在面对危机的时刻,企业的关爱与保护为员工带来了安慰与力量。
二、撤离行动的启动与实施
中国在这次撤离行动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动员能力。他们动用了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以及大量的外籍邮轮和军舰。经过长达12天的艰苦努力,成功撤离了中国公民共计35860人,并帮助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外籍人员共计2100人撤离危险区域。这次撤离行动涉及多个途径和路线,包括陆路、海路和空路。部分人员通过包机直接飞回国内,另一部分人员则通过陆路辗转至埃及、突尼斯等国,再通过专机或邮轮回国。对于水路撤离者来说,他们需要步行至港口,高举国旗和护照通过海关后登上撤离船只。这些撤侨过程中充满了紧张和惊险。工友们举着国旗、唱着国歌通过海关时的情景令人动容。他们高呼“祖国万岁”,表达着对祖国的感激之情。《万里归途》这部电影重现了撤侨的细节和感人场景,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和情感冲击。倪修龙等人在观影时数次哽咽,感叹电影真实还原了当年的惊险与感动。
三、归国时刻的情感冲击与民族自豪感
归国时刻是每一个亲历者心中难以忘怀的瞬间。当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时广播中传出“欢迎回到祖国怀抱”的声音时,许多亲历者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余军勇表示这一幕将永远挥之不去,“祖国母亲”的概念在这一刻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中。夏书仁描述说,历经战火后踏上祖国土地的工友们感受到了回家的温暖与安全感。跨越国界的民族自豪感在这一刻油然而生。
四、后续影响与集体记忆的传承
电影《万里归途》不仅记录了撤侨的历史事件和感人瞬间,也唤醒了人们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共鸣。这部电影通过外交官逆行营救的情节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感和影响力引发了观众对家国情怀的思考和感悟。《万里归途》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铭记历史的方式让这些感人的故事得以传承和铭记在心中永远不会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