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台风的命名源自一套国际统一的命名系统,这套系统是由受到台风影响的亚太地区14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制定的。以下是关于台风命名的关键信息。
一、命名规则与来源
台风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这些名字由参与制定命名系统的台风委员会成员所提供,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每个成员提供十个名字,循环使用。这些名字必须符合一些原则,包括不超过九个字母、易于发音、不含不良含义、非商业名称,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全体成员的一致认可。
二、命名风格与文化特色
中国的命名风格倾向于神话角色和自然元素,如“悟空”和“玉兔”。日本则偏好使用星座名,如“天鸽”和“摩羯”。东南亚国家更喜欢使用动植物或水果的名称,如“榴莲”和“利奇马”。韩国/朝鲜的部分名字则源于当地语言,例如,“云雀”就是朝鲜提供的一种鸣禽的名字。
三、命名历史与演变
台风的命名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当时澳大利亚的预报员会随意以政治人物命名。后来,命名方式改为使用女性名字,从1979年起,男女名字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现行亚洲风格的命名系统才正式确立,并在2000年正式启用。
四、名称的“退役”与替换
如果某个台风造成了重大的灾害,其名称会被“除名”,并由原提供国/地区替换为新的名字。例如,“杜苏芮”造成重大灾害后,被韩国替换为新的名字“Bori”;“海葵”被中国大陆替换为“Tianma”。
五、编号与命名并行
在中国,台风曾经采用过“年份+序号”的编号方式(如8103),但现在已经与国际命名系统结合使用。通过这套命名系统,台风的名称既方便记忆和传播,又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每个台风名字的背后都蕴含着各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使得人们在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时,不仅能够理解其强度和影响,也能够感受到各国的文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