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强调及时清除教师队伍的害群之马
近年来,教育部致力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队伍中的不良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对教育纯洁性的坚守,也是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保障。让我们深入了解当前的政策要点及已曝光的典型案例。
一、政策要求
教育部对于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如性骚扰、猥亵、体罚等,明确表示将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不仅如此,还建立了从业禁止制度,确保涉事人员终身无法重返教育行业,显示了教育部的决心。
在长效监管机制方面,教育部推行了教师准入查询制度,以筛查可能存在的不良记录。要求学校定期开展如“五个一”排查治理等师德专项行动。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师德考核已经成为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强化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
二、典型案例处理
让我们关注一些已经处理的典型案例。例如,安徽师大教师朱某某因猥亵学生而受到党纪处分,尽管之后仍在校内工作,但这一事件被舆论质疑处罚过轻,与同类案件的对比更显突出。又如,天津教师肖某某因课堂侮辱学生被撤销教师资格并列入限制库5年。还有因有偿补课、体罚学生等违规行为而受到处罚的教师。
三、新规强化
据消息,到2025年,教育部的清理对象将重点包括五类人群,如师德败坏者、职务违法者等。处理程序的规范化也成为重要环节。依据相关办法,处分需要经过调查、听证、书面通知等程序,开除处分甚至需要报省级教育部门备案。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截至2023年,已累计曝光86起典型案例。未来,教育部将继续通过严格监督和维护,保持对教师队伍的“高压震慑”,确保教育行业的纯洁性和安全性。
教育部的这一系列举措,旨在维护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期待在未来,每一位教师都能以身为范,践行职业道德,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