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为何一盒难求?媒体解读
一、需求端:突发式增长浪潮
随着各地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奥密克戎病毒的快速传播导致发热患者数量急剧上升,短短时间内,退烧药的需求便远远超出了日常储备量。这场需求端的爆发,无疑给整个医药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民众的恐慌情绪与市场的炒作共同加剧了这一紧张局势。不少民众选择超量购买药品,这无疑加剧了药品供需的失衡。而一些不法商家则趁机炒作,哄抬药价。例如,儿童用布洛芬混悬液被炒至高价,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二、供给端:产能释放遭遇瓶颈
尽管国内拥有众多的布洛芬药品注册批文,但真正实际生产的企业数量却远远不足。许多企业因为原料药短缺、生产线调整等原因,未能实际投入生产。有些企业甚至表示早已停产或无法购买到原料药,这使得药品的供给更加紧张。
布洛芬原料药的供应与生产周期也限制了药品的生产。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国,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领先的龙头企业,如新华制药和亨迪药业,但原料药转化为成品药需要时间。短期内,这些企业无法快速匹配突发性的需求增长。
三 供应链与外部因素干扰
药品生产的供应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药厂工人的感染减员以及物流运输的停滞,进一步拖慢了药品的产能释放。国际原料药的供应波动也可能间接影响国内的生产。尽管网传的“原料被印度卡脖子”的消息未获证实,但印度是布洛芬原料药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其供应情况无疑对国内生产产生了影响。
四、缓解预期与积极应对
面对这一局面,上游原料药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应对,开启“三班倒”模式,以提高产能。停产的企业也在逐步重启生产线,预计元旦前市场供应将得到有效改善。
各地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发放“健康包”、打击囤积居奇等行为来缓解局部药品短缺的情况。例如,天津等地已经查处了多起非法售药案件,以维护市场秩序。
布洛芬的紧缺状况是突发性需求激增与生产、供应链响应滞后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长期产能不足所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相信这一紧张局势将很快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