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冤偷甲鱼后离世摊主判赔24万
在浙江绍兴的越城区东浦综合市场,一个悲剧在2020年12月上演。当时已经68岁的杨老太在市场买菜时,被水产摊主赵某夫妇误解为偷窃甲鱼。这一误解导致的争执,让双方陷入深深的冲突。经过警方的调查,他们调取的监控录像证明杨老太并非盗窃者。虽然摊主当场道歉并赔偿了200元,但杨老太因名誉受损和情绪激动,当场晕厥。接下来的八天,尽管经过抢救,杨老太还是离世了。
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个案件的核心细节。纠纷的经过是摊主夫妇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指责杨老太偷甲鱼。这种无端的指责引发了激烈的争执。当警方介入后,确认了杨老太的清白。虽然摊主道歉并赔偿了200元,但杨老太却因此事认为自己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情绪瞬间崩溃。在调解过程中,家属认为摊主态度恶劣,没有妥善处理纠纷,并且在事后也没有主动慰问。这些因素使得杨老太因为“荣誉受损”而情绪崩溃,最终因器官衰竭离世。家属因此起诉摊主和市场管理方,索赔包括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等在内的共计200余万元。
法院的判决结果是认定摊主存在过错,其不当指控与杨老太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法院判决摊主赔偿24万元,包括医疗费用、丧葬费以及部分精神损害赔偿。尽管家属最初索赔200万,但法院并没有完全支持其诉求。
这个案件的争议焦点和法律分析主要集中在名誉侵权责任上。摊主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公开指责杨老太盗窃,构成了名誉侵权。法院认为这种行为直接导致杨老太情绪剧烈波动并诱发了严重后果。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法院需要证明摊主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有直接的联系。虽然考虑到杨老太自身的健康状况(如基础疾病)可能影响责任的划分,但法院仍然认定摊主是主要的过错方。
赔偿金额的差异也是家属和法院之间的重要分歧。家属主张的200万包括精神抚慰金等高额项目,而法院判决的24万则更侧重于实际损失的补偿。这反映了司法实践中对于类似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持审慎态度。
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在公共场所处理纠纷时,尤其是经营者与顾客之间的冲突,必须谨慎处理。不当的言行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