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外卖与照片不符起诉获赔500元 (2)
一、事件回顾
2024年4月,在重庆某高校,学生小潘通过外卖平台以仅15元的价格购买了某烧烤店的鱼香肉丝。当他收到菜品时,却发现实际收到的与商家在平台上展示的图片大相径庭。商家宣传图中的鱼香肉丝为主菜,分量充足,而实际送达的菜品却以菜花、香肠等廉价食材为主,鱼香肉丝仅微量存在。小潘对此感到极为不满,与商家协商无果后,决定向重庆市江津区法院提起诉讼。
二、法律依据与判决结果
法律条款: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需要按照商品或服务的三倍价款进行赔偿,如果金额不足500元,则按照500元进行赔偿。
法院认定: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商家展示的鱼香肉丝图片与实际送达的菜品差异显著,且额外添加的食材并不符合消费者对“鱼香肉丝”的普遍认知和期待,因此构成了欺诈行为。
赔偿金额:根据法律规定,商家的欺诈行为需要按照上述规定进行赔偿。由于三倍赔偿金额(15元×3=45元)不足500元,法院判决商家赔偿小潘500元。
三、案件意义与社会反响
消费者维权示范:此案件被多家媒体誉为“依法较真值得点赞”的典型案例。它鼓励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打破了“金额小不值得维权”的思维定式。
行业警示作用:此判决明确规定了“图片仅供参考”不能成为商家逃避责任的借口,对外卖行业起到了警示作用,促使其规范宣传行为,减少虚假宣传的现象。
争议与讨论:虽然部分网友认为此事有些“小题大做”,但主流观点是支持消费者通过法律手段遏制欺诈行为,促进市场的诚信经营。
四、现状分析与建议
“图片美化”产业链:调查发现,部分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会购买虚假的菜品图片进行宣传,甚至形成了灰色的“图片美化”产业链。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打击虚假宣传行为。
维权成本优化:为了方便消费者维权,法院建议消费者保留订单截图、实物照片等证据。线上诉讼等简化程序的推出,也能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这对于鼓励消费者依法维权,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